情景再现
一年一度的“六一”儿童节到了。大班的诺诺将要在“六一”舞台上为大家表演唱歌,爸爸在为诺诺穿表演的服装,妈妈在不停地给诺诺指导:“你看,这个小朋友笑得真甜,你等一下也要这样!”“唱歌的时候声音要大一点,对准话筒!““宝贝,一定要加油,小朋友都等着给你拍手呢!”……确实,小朋友们都准备好了为诺诺拍手,大家都说诺诺加油!可是在这个时候,诺诺却开始低着头不说话,抱着妈妈的腿不肯配合穿演出服。在爸爸妈妈再三的追问下,诺诺小声地嘀咕道:“我不想唱歌了!”妈妈急了,一时之间束手无策,找我寻求解决的办法。
临场应变
当我赶到时,我发现诺诺在哭,诺诺妈妈在一个劲儿地鼓励诺诺:“宝贝乖,你唱得可好了,上台去唱给大家听多好呀!”诺诺爸爸在生气地批评他:“一定要表演的!”一家人乱成了一团。我意识到现场的这一切对诺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:大舞台、独立表演、爸爸妈妈的期望值,这一切无形中让孩子喘不过气来,现在唯一需要做的是尽快让孩子松弛下来,讲出她心里的想法。
离节目开始的时间很短了,但我还是把诺诺从她父母身边带开,抱着她坐了下来,用很轻松的口吻问:“怎么了?不想上去?”诺诺低着头没有说话,我摸摸她的头:“没关系,实在不想上去也可以,就是这么好听的歌,小朋友们听不到了!”诺诺抬头看看我:“我下次唱给他们听。”“这样啊,好吧!”我点点头。诺诺弱弱地看着我,笑了,整个人松弛下来!
可诺诺的爸爸妈妈不放弃:“诺诺你看,台上的小朋友表演得多好啊!”“上台表演是很光荣的事情,你不去太可惜了!”“你不去表演小朋友会笑你的!”诺诺的眼光转向我:“老师!”
“好吧!”我说,“我保护你,但你要告诉我为什么不愿意表演?”诺诺低头小声说:“我不敢!”“哦,原来是这样,这好办!我有个好办法能让你不害怕。”诺诺睁大眼睛:“什么办法?‘我跟你一起表演呀!”诺诺怀疑地看着我,我朝她点点头:“现在有两种办法,第一种是老师陪你一起上台,站在台边上跟你一起表演,这个办法让我们都在台上,,可是你在唱歌的时候看不到我;第二种办法是我站在台下离你最近的地方,你可以一直看着我唱歌,我可以朝你笑,朝你挥手!你觉得哪种办法比较好?”诺诺沉默了,似乎在思考。“要不这样好了,两个办法都用上”,我趁机给她出主意:“让妈妈陪你上台,在舞台边上陪你,老师和爸爸在下面看着你,跟你一起表演。”我抱着诺诺,凑近了她的耳朵问:“你说好不好?”诺诺最终还是接受了我的建议,但她要求唱歌的时候不做动作,在妈妈试图劝说还没开始的时候,我就立马答应了诺诺的要求。
表演的过程中,诺诺确实没有做动作,也有点紧张,眼睛一直寻找着台下的我,我遵守着诺言:朝她微笑、招手,配合她的演唱做动作,还在表演结束的时候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,并告诉她:“演出结束了,一切就是这么简单!”
温馨提示
在各种大型演出活动中确实会出现上述情况。孩子被现场的气氛、环境震慑了,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绪变化,或紧张或异常兴奋等,袁现出让成人始料不及的行为。出现这样的情况,说明孩子很敏感,对自己要求很高。因此成人切记要控制自己的情绪,告诉自己:孩子只是紧张了。
(1)应对孩子突然变卦饷方法。
①理解。当然也有孩子因为身体原因、突发事件或愿望得不到满足等而表现出不愿配合。但不管何种情况,理解孩子是第一步。
②放松。第二步需要和孩子一起放松,形成对话直面问题。在大型活动中,成人总是会希望孩子有完美的表现。力了实现这个目标,成人会表现出很不淡定的一面,他们不停地横向比、纵向比,传授经验、指导要点,也不管孩子能不能消化。结果这些跟现场的气氛一起对孩子形成了巨大的压力,成人应该做的是:抱着孩子一起以轻松的心态看看演出,吃吃东西,聊聊天,设想一下演出结束后的活动安排等。成人只有淡定,孩子才会有良好的心态,切莫让成人的紧张心理影响到孩子。这样孩子出现状况的机率比较小,即使出现状况成人也容易与孩子沟通、进行对话,及时进行疏导。
③尊重。第三步是最重要的.步,即尊重孩子。在此类事件中,孩子的情绪是容易被激化的,成人需要在认可、顺应孩子的基础上与孩子对话,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,同时在对话的基础上,给予孩子建议与帮助。所以在上述事件中我首先答应孩子“不想表演也可以”,继而再跟她谈谈为什么不愿意表演,进而再帮孩子想出更好的主意,让孩子接受得顺理成章。需要说明一点的是,如果孩子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愿上台,成人也需要尊重孩予的选择。当孩子被尊重时,自尊最可能得到发展。
(2)避免孩子突然变卦的方法。
上述几个步骤是在事件突发之后采取的,那么在这之前呢?这个事件又在提示我们什么?我们要如何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呢?
很明显这个事件主要关乎孩子的自信心问题,临场的退缩是否意味着孩子的自信心不足?在日常的生活、教学当中,我们怎样才能培养起孩子强大的自信?
我们现在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,习惯于表扬孩子,“你很棒”、“你是最厉害的”。孩子可能会因表扬而很高兴,但是我们很难知道,什么时候赞美会因力给得太频繁而失去它的价值,反而被孩子认为是空洞的。一旦孩子习惯于时常被赞美,当偶尔没被赞美时,他们很可能会以为别人在斥责他们;作为成人,我们也很难一直持续给予孩子有意义的赞美。
所以,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帮助孩子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、挫折及失败。当孩子从事一些具有挑战性及有意义的活动或互动时,他们往往会遭遇挫折与失败,家长和教师的作用不在于避免失败的发生,而是要帮助孩子建设性地应对挫折,不管这些挫折是孩子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或玩具,还是活动上的失败。成人可以说:“我知道你很失望,不过还有明天,明天你可以再试试看。”当成人能接受孩子失望、挫败的感觉并告诉他们以后还有机会可以再试试时,孩子一般能够面对挫折、失望与失败,也能从这些负面的经验中学习。另外一个办法是,引导孩子从以往的经验中学习如何鼓励自己继续努力。
虽然孩子需要别人对他们的行为与努力给予正面的反馈,但反馈要适量、明确且能充分地提供信息(而非泛泛的赞关或讨好),才能促进孩子的自信。
当学习的环境能提供多样化的活动、当孩子有机会做有意义的决定与选择、当孩子面对与克服的是适当的挑战而非简单的任务时,孩子才能更好地提升自信与自我价值感。比如上例中,孩子能为自己做出参不参加演出的决定。
另外,给予孩子参加团体中的活动与工作的机会,并鼓励他们与别人交流意见(向别人提供意见及接受别人的意见),同时他们也可以用个人的方式对团体做出贡献。当孩子年龄大一点时,可以鼓励他们依据真实而有意义的标准来评价自己。